2019年3月8日 星期五

放空一年(4),四月,我愛TULLY’S豆乳拿鐵!

日本TULLY'S的豆乳拿鐵(ソイラテ)

愛上豆乳拿鐵,是從一段持續數年的好奇心開始。

大學時期,我有個在美國留學的朋友,他每年暑假都會返鄉探親,而我們每次都固定約在他家附近路口的星巴克見面。
某年,他點了一杯SOY LATTE,喝了一口後直喊難喝,還說美國的好喝多了。

我心想怎麼可能,台灣大街小巷都是豆漿店耶,我們的豆漿怎麼可能比洋人的難喝?

幾年後,當我到日本留學時,終於明白真正好喝的SOY LATTE,不能用那種早餐店的「豆漿」,而是濃醇的「豆乳」打奶泡才會好喝。
我相信大部分的台灣人心目中的豆漿,都是早餐店那種有甜味的黃豆漿水,而豆乳則是無糖且口感如同濃郁的純牛乳。台灣的星巴克似乎看不到SOY LATTE了,我猜想這項飲品之所以無法在台灣落地生根,必定是當年的星巴克誤將普通豆漿拿來做SOY LATTE所致。


解開這道心中多年的謎題後,換我瘋狂迷上豆乳拿鐵的味道了。
由於上網片尋不著豆乳拿鐵何時出現,我能查到台灣最早的紀錄是葉怡蘭於2006年的部落格文章〈嘗試,豆奶拿鐵咖啡〉(http://www.yilan.com.tw/article/cjaycontent/726),文中提到:「最近,有一點點沈迷著,自己動手沖煮豆奶拿鐵咖啡。最早,是在某知名連鎖品牌咖啡館裡,喝了這一味」。雖然我不知道那個「某知名連鎖品牌咖啡館」是哪一間,但文章發表時間很接近我第一次知道豆乳拿鐵的年份,所以可能就是我朋友喊難喝的星巴克。

至於同屬黃豆愛用國的日本,所查到最早出現ソイラテ」(SOY LATTE)關鍵字的紀錄是在2009年,日本「Yahoo知惠袋」的提問中。
由於網路上的資料量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才有大幅成長,所以就算豆乳拿鐵早在新世紀前出現,也沒太多可信資料可以證實(但查不到資料應該跟我英文程度不好有關係……)。

不過,天無絕人之路。多虧那位讓我認識豆乳拿鐵的朋友,在高中時期送我一本由林瑩、毛永年合著的《愛上咖啡》(商智文化)稍微緩解了好奇心,該書為初版第一刷上市日期1998,就我所知應該是目前最早有關豆乳拿鐵的可信紀錄了。其中有一篇文章〈絕妙新口味─中國泡沫咖啡Soybeanccino〉,曾移民國外開中餐廳的作者,提到自己結束海外生活,投入咖啡產業時研發豆漿拿鐵的由來:
我發現韓國有人蔘咖啡,日本有抹茶咖啡,瑞士有巧克力咖啡,蘇聯有加伏特加酒的咖啡,怎麼就是中國人全盤接受外來咖啡,一點自己的創意都沒有?經過反覆思考、實驗,終於成功地用中國人的豆漿取代外國人的牛奶來和咖啡搭配,創造中國泡沫咖啡。……由於製作時要將冰豆漿用蒸氣噴管打出泡沫,外表看來和一般卡布其諾咖啡(Cappuccino)無異,因此我們給中國泡沫咖啡取了個英文名字叫做Soybeanccino,把它提供給全世界咖啡族朋友們共享……」。
我對於作者開口閉口中國來中國去這點很反感,但書裡面就這樣寫,想呈現事證只好如實引用。

回到文章標題,我沒去過美國,不曉得那裏的豆乳拿鐵有多好喝。但我相信以日本人對美味的偏執,任何外來食物進到日本只有更好吃的份。
所以,至少在我喝過的日本連鎖咖啡店中,TULLY’S COFFEE的豆乳拿鐵完勝星巴克,印象中TULLY’S是用下圖的其中一款來做豆乳拿鐵。日本超市賣的多是這種無糖濃醇的豆乳,主要為料理用,可用於豆乳火鍋或製作湯葉(薄豆腐皮)。
 
有各種濃度的豆乳

至於台灣目前哪裡能喝到好喝的豆乳拿鐵呢?
台北市以外的地方我不清楚,所以只能說,我目前在台灣喝過最好喝的豆乳拿鐵,是在天母芝山站附近的「路口咖啡」(Caffe' Rue
由於芝山站不是我日常活動範圍,所以每次嘴饞都得轉幾次車才到得了,但為了不讓豆乳拿鐵從菜單上消失,在我找到更多好喝的店家前,會多去捧場的。
Caffe' Rue的中杯豆乳拿鐵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